close
寫在前面:
我的電腦裡面有很多檔名很怪的檔案,有些我自己也難以辨認,總要到很久之後,我自己一篇篇開來看,才發現這都是一些「斷簡殘編」,一些文不成文、句不成句的東西。它們可能是我看了一本書、一部電影後,心有所感寫下來的摘要或感想;也可能是某天突如其來的靈感,就這麼一句,孤零零的。它們有的已經失去了發表時機(如一篇是某年縣市長選舉完寫的觀察),有的已經忘了是在什麼情境下所寫出,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了……。
這一篇看電影的心得,是年前與礦蒂、靖珣看過「生日快樂」後寫的。其實還不算太晚,而且它已經寫了大半篇了,趕緊將它寫完,發表吧。
**
會對這部電影有興趣,一部分是衝著劉若英,另一方面是電影的文案:「每年的生日 是我唯一勇敢放心想你的日子」吸引我的注意,我很好奇這樣的句子在說明一個什麼樣的故事。於是2月11日我便和靖珣、礦蒂去日新看了這部電影。
〈生日快樂〉本來是劉若英的一篇小說,被張艾嘉改編成電影。這是一部典型的純愛電影,通俗的言情題材、俊男美女的情侶組合,還有十年的聚合離散、曖昧、誤會、錯過、死亡……等元素。雖然情節很常見,但男女主角表現收放自如,情境營造也有出來,我覺得並不難看。
故事敘述小米(劉若英飾)每年生日都會等待一封e-mail,一封從小南(古天樂飾)那裡傳遞過來的祝福。如此經過十年,直到有一年,這封mail遲了36小時……。原來他們從大學時代開始,就是一對公認「速配」的情侶,他們曾經相愛、交往,然而小米因受兒時母親離家出走的影響,對愛情很沒安全感,偏偏小南是個極受女生歡迎的男生,身邊桃花不斷,讓小米對自己、對感情都很沒有信心,因此她敏感、飄忽、遲疑,有時讓小南無法理解她在想些什麼……。種種因素下,小米提出分手,認為「做朋友會比做情人長久」,小南沒有拒絕,算是同意了。
然而,他們雖然分手了,卻仍在感情上互相取暖,隨著小南出國、回國、小米出國、回國,他們十年來保持一種奇怪的曖昧關係,儘管各自有對象,卻仍把彼此放在心中某個角落,偶爾相聚,也可以擁抱、親吻、上床。提出分手的小米,其實心中對這段感情仍暗自期盼、等待,卻又不願表情明確的意思,直到小南一通電話留言:「我要結婚了。」小米終於崩潰,在車上哭喊:「我們多少年……」
小南赴上海結婚了,兩人不再聯絡,可是十年來,每逢小米生日,小南都不忘給他一通簡訊、一封祝福。直到最近兩年,生日簡訊遲了,同時小米和小南身邊兩個最好的朋友,在無意間得知小南並未結婚,避不連絡有更令人哀傷的真相……。
結局雖然就令人感嘆,然而我在看電影的時候,卻忍不住一直皺眉頭,然後與靖珣小聲討論、小聲罵,就像靖珣說的:「這兩個人得不到幸福,根本是自己活該!」
小米因為缺乏安全感,對感情提不起也放不下、既不敢愛又不敢恨,這種性格的女生,她的悲劇性是自己造成的。她明明很愛,卻又不願承認;明明很希望廝守,卻要故作瀟灑;明明很希望對方也將自己擺在第一位,卻又不斷彼此放逐。她因害怕受傷的種種思維,不但蹉跎了兩人的青春,那種「以為不承認擁有就可以不用失去」的駝鳥心態,更早已決定了她的愛情命運。
而分手的情侶藕斷絲連,雖已各自擁有對象,卻仍維持親密關係,但又不乾脆復合。這種「好朋友」關係,全然失去曖昧的甜蜜與喜悅,只是看著看著,令人生膩生厭而已。
小米不勇敢認識自己、勇敢面對感情的問題是很明顯的,小南的態度也很含糊,他一方面始終把小米擺在第一位,但多年來身邊的女友卻未曾間斷,在兩人相鏈的過程中,他其實也不曾用具體行動來給小米安全感。
最奇怪的是,在愛情中(就電影情節來看),這兩個人完全沒有溝通,他們都是各自依著自己的邏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。就某種程度而言,小南和小米都是不負責任的,他們對感情、對自己、對彼此、對他們後來在愛情路上遇到的對象都無法負責。對感情不勇敢、對自己不誠實、對彼此不坦白、對後來的對象不負責,這樣怎麼會得到幸福呢?
所以,不值得同情。本來,個性決定命運的,不是嗎?
「有多少愛可以重來,有多少人值得等待……」這首歌是電影是不斷出現的歌詞,就結局而言,特別有「警世」的意味。
最後,題外話:
我一直覺得分手的情人,希望對方每年生日都記得自己生日,並傳送祝福很不合理。我想問一下,你們有多少人,是可以忍受另一半每年都記得前女友(男友)的生日,並且每年、每年、每年都記得給她(她)他簡訊或mail祝福的?
我的電腦裡面有很多檔名很怪的檔案,有些我自己也難以辨認,總要到很久之後,我自己一篇篇開來看,才發現這都是一些「斷簡殘編」,一些文不成文、句不成句的東西。它們可能是我看了一本書、一部電影後,心有所感寫下來的摘要或感想;也可能是某天突如其來的靈感,就這麼一句,孤零零的。它們有的已經失去了發表時機(如一篇是某年縣市長選舉完寫的觀察),有的已經忘了是在什麼情境下所寫出,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了……。
這一篇看電影的心得,是年前與礦蒂、靖珣看過「生日快樂」後寫的。其實還不算太晚,而且它已經寫了大半篇了,趕緊將它寫完,發表吧。
**
會對這部電影有興趣,一部分是衝著劉若英,另一方面是電影的文案:「每年的生日 是我唯一勇敢放心想你的日子」吸引我的注意,我很好奇這樣的句子在說明一個什麼樣的故事。於是2月11日我便和靖珣、礦蒂去日新看了這部電影。
〈生日快樂〉本來是劉若英的一篇小說,被張艾嘉改編成電影。這是一部典型的純愛電影,通俗的言情題材、俊男美女的情侶組合,還有十年的聚合離散、曖昧、誤會、錯過、死亡……等元素。雖然情節很常見,但男女主角表現收放自如,情境營造也有出來,我覺得並不難看。
故事敘述小米(劉若英飾)每年生日都會等待一封e-mail,一封從小南(古天樂飾)那裡傳遞過來的祝福。如此經過十年,直到有一年,這封mail遲了36小時……。原來他們從大學時代開始,就是一對公認「速配」的情侶,他們曾經相愛、交往,然而小米因受兒時母親離家出走的影響,對愛情很沒安全感,偏偏小南是個極受女生歡迎的男生,身邊桃花不斷,讓小米對自己、對感情都很沒有信心,因此她敏感、飄忽、遲疑,有時讓小南無法理解她在想些什麼……。種種因素下,小米提出分手,認為「做朋友會比做情人長久」,小南沒有拒絕,算是同意了。
然而,他們雖然分手了,卻仍在感情上互相取暖,隨著小南出國、回國、小米出國、回國,他們十年來保持一種奇怪的曖昧關係,儘管各自有對象,卻仍把彼此放在心中某個角落,偶爾相聚,也可以擁抱、親吻、上床。提出分手的小米,其實心中對這段感情仍暗自期盼、等待,卻又不願表情明確的意思,直到小南一通電話留言:「我要結婚了。」小米終於崩潰,在車上哭喊:「我們多少年……」
小南赴上海結婚了,兩人不再聯絡,可是十年來,每逢小米生日,小南都不忘給他一通簡訊、一封祝福。直到最近兩年,生日簡訊遲了,同時小米和小南身邊兩個最好的朋友,在無意間得知小南並未結婚,避不連絡有更令人哀傷的真相……。
結局雖然就令人感嘆,然而我在看電影的時候,卻忍不住一直皺眉頭,然後與靖珣小聲討論、小聲罵,就像靖珣說的:「這兩個人得不到幸福,根本是自己活該!」
小米因為缺乏安全感,對感情提不起也放不下、既不敢愛又不敢恨,這種性格的女生,她的悲劇性是自己造成的。她明明很愛,卻又不願承認;明明很希望廝守,卻要故作瀟灑;明明很希望對方也將自己擺在第一位,卻又不斷彼此放逐。她因害怕受傷的種種思維,不但蹉跎了兩人的青春,那種「以為不承認擁有就可以不用失去」的駝鳥心態,更早已決定了她的愛情命運。
而分手的情侶藕斷絲連,雖已各自擁有對象,卻仍維持親密關係,但又不乾脆復合。這種「好朋友」關係,全然失去曖昧的甜蜜與喜悅,只是看著看著,令人生膩生厭而已。
小米不勇敢認識自己、勇敢面對感情的問題是很明顯的,小南的態度也很含糊,他一方面始終把小米擺在第一位,但多年來身邊的女友卻未曾間斷,在兩人相鏈的過程中,他其實也不曾用具體行動來給小米安全感。
最奇怪的是,在愛情中(就電影情節來看),這兩個人完全沒有溝通,他們都是各自依著自己的邏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。就某種程度而言,小南和小米都是不負責任的,他們對感情、對自己、對彼此、對他們後來在愛情路上遇到的對象都無法負責。對感情不勇敢、對自己不誠實、對彼此不坦白、對後來的對象不負責,這樣怎麼會得到幸福呢?
所以,不值得同情。本來,個性決定命運的,不是嗎?
「有多少愛可以重來,有多少人值得等待……」這首歌是電影是不斷出現的歌詞,就結局而言,特別有「警世」的意味。
最後,題外話:
我一直覺得分手的情人,希望對方每年生日都記得自己生日,並傳送祝福很不合理。我想問一下,你們有多少人,是可以忍受另一半每年都記得前女友(男友)的生日,並且每年、每年、每年都記得給她(她)他簡訊或mail祝福的?
全站熱搜